发布时间:2025-10-17 11:29:02    次浏览
元宝,正式的称谓是金银锭,贵金属称量货币,是中国古代货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媒介。虽有说法元宝是从唐代“开元通宝”的这个词衍生而来的,但其真正诞生的时间是元朝,“元”即元代,“宝”即宝货。在此之前,市面上流行的大额的金银货币,多为“银铤”、“腰银”、“马蹄金”、“金砖”等。 ■元 扬州元宝白银在元代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媒介,在国库中的地位是十分明显的。由于白银一开始就是作为国家法定货币的保证金的形式出现在元代金融的舞台上,其货币职能渗透于社会的各个经济领域,无论是自始至终的纸币,还是后来的铜钱,都是建立在以白银作为准备金的基础上,以白银为价值尺度,与白银保持一定的比价。作为赋税的媒介,白银更是担当起重任,不管起初以何种货币、何种物品收缴,最终一定是要兑换为白银,由有关部门统一铸造成五十两的银锭贮藏于国库。 元代官铸五十两银锭发现的很少,国内外加起来只有30余件,而且几乎都是赋税银锭,因此每一件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元代银锭形制与宋、金银铤相仿,铭文有錾刻和戳记两种,正面文字较长,内容涉及银锭的用途、铸造机构、仓库名、税官名、库官名、银匠和纪年等,背面铸“元宝”二字。关于扬州元宝的来历,史书上曾有记载:“银锭上字号扬州元宝,乃至元十三年大兵平宋回扬州,丞相伯颜号令搜检将士行李,所得撒花银子销铸作锭,每重五十两。归朝献纳世祖,大会皇子、王孙、驸马、国戚从而颁赐或用货卖,所以民间有此锭也,朝廷亦自铸,至元十四年者,重四十九两,十五年者,重四十八两。”这里说至元十三年,在扬州时,元丞相用搜刮将士行李所得的银两铸成五十两重的银锭,进献给皇帝等,并且在这种银锭的背面铸上“元宝”二字,称为扬州元宝。另外在至元十四年、十五年也铸造此类元宝,这与考古发现是相互印证的。◆ ◆◆更多拍品预览将于近期陆续推出,敬请期待!?点击下列标题查看更多本期精彩内容:脚下乾坤绰约多姿 ——西方经典签名剧照少年灵悟天籁韵 璞玉浑金妙始呈——舒伯特处女作F大调弥撒曲物竞天择 ——达尔文《物种起源》基本观点珍贵信札圣诞邀请 寒冬中的温暖——恩格斯信札 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嘉德官方微信微信号:zhongguojiade